|
|
谈到孩子运动重要性,相信每个家长都会特别关注,但大家关注大多是大运动能力,如跑步、走楼梯、蹦跳等,而孩子的精细运动往往容易被忽视。
什么是精细运动呢?
精细运动指的是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手部捏、握、屈、旋转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等都属于精细运动,是婴幼儿能进行更复杂任务的前提。
此外,精细动作还反映了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因为精细动作包括手的初级动作,如抓握能力,这是很复杂的手眼协调动作,受大脑的视觉中枢,手的运动中枢联合支配,有待手神经发育的成熟,手指小肌肉成熟后才会有手眼协调活动。
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早期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
简而言之,手巧则心灵。
但是,对于精细动作的训练,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要适应孩子的成长阶段,举个例子来说,你不能训练1个月的宝宝拿得住东西,不能要求1岁的宝宝可以自己系鞋带,不能让2岁的宝宝可以自己写字。
不同年龄儿童精细动作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
月龄 |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对照 |
0-1 | 手会紧握拳头 |
1-2 | 躺着时手臂会挥动 |
2-3 | 双手不再长时间紧握成拳 |
3-4 | 会取物放入口中 |
4-5 | 双手会各自抓物 |
5-6 | 会玩玩具上的绳索、会敲打玩具 |
6-7 | 会将玩具由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 |
7-8 | 会用大拇指与其他手指来捡拾物品,会自己拿饼干吃 |
8-9 | 会用食指触碰按钮、开关 |
9-10 | 会拍手 |
11-12 | 会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葡萄干、会拉下袜子 |
12-14 | 单手能同时捡起两个小东西 |
14-16 | 会转开瓶盖、会拿笔涂鸦、会拿杯子喝水、会拿汤勺进食 |
16-19 | 会叠积木(3块)、会仿画直线、会脱下没鞋带的鞋子 |
19-21 | 会仿画圆形、会拉下拉链、会剥开糖果的包装 |
21-24 | 会把6-7块积木叠高、会脱下没扣子的外套 |
24-27 | 惯用手已形成、会仿画横线、上厕所会脱下裤子 |
28-31 | 会叠积木(8块)、取物不易失手掉落、丢接球没有困难、玩玩具不会显得笨手笨脚、喜欢玩操作性玩具、不会经常弄坏玩具、会穿上没鞋带的鞋子 |
32-36 | 会依样画图形、会解纽扣 |
36-42 | 握笔姿势正确、会仿画十字、会脱套头衣服、会穿衬衫 |
42-48 | 会仿画“X”、会自己洗脸刷牙 |
48-54 | 会用剪刀剪直线、会用筷子夹菜吃饭、会拉上拉链 |
48-60 | 会画“□”“▲” |
54-60 | 会在线条范围内着色、会扣扣子、会穿袜子 |
60-66 | 会写字、会穿衣服、会夹三明治 |
60-72 | 会画菱形、会系鞋带、会使用刀 |
72-78 | 会把字写工整,而不是扭七歪八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因此,婴儿的智慧的产生在于手的动作发展,家长一定要注意训练小儿手部的动作,特别是在宝宝精细动作敏感期。
严格来说,孩子的“手部敏感期”大概从孩子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直到两岁以前都是孩子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爆发期。
在孩子手部敏感时期,特别喜欢用手去探索世界,他们喜欢用手去触摸感受事物,例如喜欢抓东西东西,捡起各种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或把东西扔出去。往往这时候,很多妈妈会制止孩子的这些行为,把孩子乱动想抓头发的小手圈起来,在孩子想捡起在地上的碎纸片的时候把孩子抱走,在孩子想要下手抓面条的时候把碗端得远远的,生怕弄脏了他的小手。但是,这样做却会让孩子错过重要的手部敏感期。
在孩子喜欢动手的时期,父母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尽情的让他去探索、去感知!所以,参照上面的表格内容,家长课自行根据孩子的情况,可针对性对孩子手部动作的不足之处加以训练。
专家提醒:孩子要获得知识,通过动手去操作、感知、探索周围的事物及环境是***好的方式之一,充分锻炼了手部小肌肉,为日后的学习机生活自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展早期的孩子需完成取物,画画,写字,生活自理等许多活动,精细运动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 下面我们介绍精细动作的分阶段训练,供大家参考学习: